【本期话题涉及2025年2月10日至2025年2月14日的重要资讯,聚焦刚刚落幕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以及比亚迪全民智驾引发的风波】

欢迎收听本期《i听热点》。
AI热潮开始掀起:继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坚定继续投入人工智能后,欧盟也豪掷千亿投资其中
法国将率欧盟豪掷千亿入局人工智能,但这究竟是下定决心奋起直追,还是困兽犹斗的最后一搏?本期《i听热点》,将带您走进这场欧盟豪赌的始末。
当地时间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AI Action Summit)正式闭幕。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上宣布,未来将向人工智能私营企业注资1090亿欧元,倡导放弃此前欧洲“先监管后创新”的管理模式。此次融资来源包括加拿大投资公司Brookfield和阿联酋等,预计将为欧洲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支持,对标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的美国“星门计划”,力图让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

马克龙在会议前后多次评价欧洲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在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采访中甚至直言欧盟在竞争中已经掉队,被美国和中国远远甩在身后。欧洲若继续作为人工智能产品的消费者而非创新者,那么就会彻底无法掌控技术方向和伦理标准。他表示,人工智能的未来是一个政治问题,还关乎主权和战略实力。因此,法国乃至整个欧盟树立自身的行业竞争力自然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发展目标。
此外,马克龙还效仿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口号“钻探、钻探、再钻探(Drill, baby, drill)”发出了同款呐喊“插电、插电、再插电”(Plug, baby, plug),提出法国引以为傲的核能产量已有大量盈余,能够为消耗巨量电力的人工智能产业提供鼎力支持。
会议期间,马克龙特别倡议欧洲放宽人工智能监管,简化限制,释放欧洲人工智能市场的活力,抓住“欧洲的特别机会”,但他也强调了法律法规的重要价值,认为只有约束才能让人工智能产品值得信赖。峰会上,包括法国、中国、印度、加拿大在内的数十个参会国家签署了有关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包容、道德”的国际声明,而美国和英国政府则拒绝签署。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秉持了“美国优先”的原则,指出过多监管可能会扼杀这个势头正盛的朝阳行业,认为产业发展应当凌驾于所谓的安全之上。万斯强调,美国在AI芯片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将继续保持优势。他毫不避讳地批评欧洲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措施过于严苛,认为欧盟的《数字服务法》(DSA)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制造了大量繁文缛节,对于规模较小的人工智能企业可能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制度成本。

虽然法国总统有意采用“法国版星门计划”和特朗普的同款口号,美国方面却并没有在峰会期间完全站在欧盟一侧。万斯作为代表拒绝签署“开放包容道德”的国际声明,美国目前当家的OpenAi也是不开源的状态,因此全球人工智能格局的分裂态势也不会因为一纸声明而到此为止。
中国方面的态度有所不同。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发言,表示技术开源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及时发现人工智能的安全漏洞,赞同了本次峰会的联合声明理念。近期爆火的中国模型DeepSeek正是在开源模式下诞生的新产物,凭借低成本和高性能开辟了优质大模型的新研发路径。尽管深度求索的创始人梁文锋并未出席,但峰会期间DeepSeek却始终在首脑们的讲话中时隐时现。

万斯在讲话中虽然始终没有提及这款模型的名字,但字里行间却使用了“廉价技术”、“大量补贴”、“对外输出”等表达挪揄深度求索。而法国人工智能Mistral AI的联合创始人阿瑟·门施(Arthur Mensch)认为,DeepSeek的成功或许为欧洲带来了一线希望,能够凭借低廉的成本和少量的芯片与美国最顶尖的模型相媲美,或许中国模式将成为欧洲奋起直追的一线希望。欧盟是选择在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中选边站队,还是寻找机遇走出属于欧洲的第三条路,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比亚迪跨步“全民智驾”改变了什么?
再看一看中国国产电车品牌比亚迪最近掀起的风浪。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宣布21款新车型上免费提供该公司全新的自动驾驶功能,搭载名为“天神之眼”的驾驶辅助系统,不仅可以联动智能手机开启远程停车和自动超车功能,更是打出了不到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牌,远远低于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智驾门槛。
秦L DM-i智驾版起售价9.98万元,与旧款价格一致,但新增高速领航、代客泊车等高阶功能;海鸥智驾版更是将价格下探至6.98万元,首次将智驾功能带入10万元以下市场,实现“加配不加价”。公司创始人王传福在深圳直播发布会上喊出了“全民智驾新时代”的口号,凭借中国完备的供应链优势,期望降低驾驶辅助系统的成本,将其演变为类似“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样的必备品。此外,比亚迪还和中国其他车辆行业一道,希望将近期爆火的DeepSeek R1大模型融入车辆驾驶系统,整合车端和云端两把剑,乘上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风潮。

然而,尽管此消息对于打算购车的新用户是重大利好消息,也带动了比亚迪股价本周持续上涨,但数百万比亚迪老车主却表示笑不出来,甚至在平台上发起控诉,矛头直指比亚迪销售环节信息不透明和用户权益缺失。
一位车主向中国工信部发起了编号TX308849的投诉,表示自己于1月18日购入一台海豹06DM-i,然而购车不足一个月该公司便发布了添加智能系统和全景天窗的新款车型,认为比亚迪过于隐瞒了产品迭代信息,进而导致自己错过了更优质的购车方案,短短一个月不到就因为全系列配置升级而购买了贬值的旧车型。
此次投诉潮还涉及海洋网和王朝网等多款智能车型,一些车主们提到,此前购车时智驾系统是仅限高端车型的专属功能,现在一夜之间却变成了“不值钱”的普适配置,花了更多钱,却是成人之美。此外,一些老车型的硬件配置无法支持新系统的强大力量,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换上更新款的激光雷达,全部召回加改装又不现实。比亚迪集体狂欢之余,老车主们的“背刺”声浪也涌上了风口。

电动汽车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燃油车。开发周期缩短,成本不断变动,技术 。在这样的格局下,用户一旦选择购买电动汽车,便有可能陷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尴尬境地,坐等手上的车型快速贬值。中国凤凰网的作者付鹏指出,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前进规律其实遵循的是芯片的迭代周期,因此电动汽车 降价的速度一定会比传统燃油车快得多。
近年来电动汽车贬值和车企背刺用户的新闻频发,也印证了这番观点。尽管曾被巴菲特押注的比亚迪已经位居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前列,但在用户关怀方面实际上更像新入门者。
2023年5月,领克汽车就因为电池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低而宣布车型降价,并且为老用户祢补差价,赢回用户好感。2024年4月,理想汽车宣布2024款L系列车型降价,用钱包“出血”过亿弥补老车主的购车权益。虽然真金白银不一定能够完全弥补老车主的钱包损失,但情绪价值和用户关怀多少能够弥补产品快速迭代后的时代阵痛。
步子迈得大并不意味着一俊能遮百丑,在技术快速进步迭代的同时,总是敷衍性OTA,恐怕对那些用真金白银将品牌推上“冠军”的消费者来说并不算公平。完成技术创新和用户关怀两手抓,先实现自家品牌用户们的智驾平权,才能让规模红利走得更远。
好了,本周的《i听热点》就到这里。您也可以在苹果或者谷歌应用商店下载FT中文网APP,阅读更多原创深度报道和分析。我们下期再见。
关注“i听粉”,一听就懂。
(本期撰稿、主持:贺逸潇;编辑:林汇栋;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会员读者及其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音频助理“i听粉”/“小麦”(也可搜索微信名audio_FTChinese)为好友,加入“i听粉”音频读者讨论群,群内环境由群友共同维护,请遵守群规和法律法规,FT中文网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