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为FT工作的30年间,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商学院
在我为FT工作的30年间,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翻阅旧报纸时,我意识到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为了第一时间为您呈现此信息,中文内容为AI翻译,仅供参考。

1995年1月9日,一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25岁年轻人开始在英国《金融时报》工作。我之前的准备是一场令人沮丧的四个月培训课程,地点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前海滨度假胜地,每天早上醒来时都觉得自己比前一天更愚蠢,但工作更糟糕。大楼的窗户无法打开,食堂的午餐令人作呕。午后不久,天就黑了,此时我意识到有些成年人在冬季工作日从未见过阳光。

这项工作看起来既枯燥又难以理解,但负责照看我的那两个可怜家伙仍在晚上7点敲打他们的塑料键盘,那时报纸已经“收工”了。我们那时还没有网站。

那天晚上,我徒步回家,感觉自己选错了雇主。1998年,我因撰写每日货币报告的单调而离开,但2002年我又回来了。本周是我在英国《金融时报》工作的30周年。为了看看报纸的变化,我去了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找到了1995年1月9日的那期报纸。

图书馆为我打印了一张带有全新照片的读者卡。照片显示,自1995年以来,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我以为英国《金融时报》也会如此改变。然而,正如我在新闻职业生涯中常常犯的错误一样,我错了。

当我将微缩胶卷放入图书馆的机器时,出现了一份报纸,看起来惊人地像今天的报纸:版面布局、文章长度以及朴实无华、不追求时尚的低调文风,旨在让非英语母语者也能理解。那天的几篇文章署名是今天仍在写作的同事。

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熟悉之处在于内容。当天早上的头版头条是关于英国执政的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围绕欧洲问题的内斗。政府还在贬低公务员。

另一篇头版报道由我们驻莫斯科分社社长克里斯蒂娅•弗里兰(Chrystia Freeland)(她现在可能成为加拿大的下一任总理)撰写,讲述了俄罗斯对车臣的残酷入侵。在一张照片中,柏林的示威者举着一个标语,上面写着:“今天是车臣——明天是整个高加索。”关于车臣问题和莫斯科取消德俄军事演习,东西方紧张局势加剧,但德国国防部长表示:“在这个关键时刻,减少接触是错误的。”

新闻界有句俗话: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确实,读那份报纸时,我感受到新闻是一个带有细微变化的永恒循环。中国正“面临与美国因专利和版权侵权而即将爆发的贸易战”。马德里下令进行“腐败调查”。一位法国疑欧派人士正在竞选总统。

一位专栏作家抨击了现在所谓的“觉醒”语言:“例如,愚钝在工人阶级中被称为注意力缺陷障碍,而在中产阶级中则被称为轻度阅读障碍。” 回溯几天前的微缩胶卷,我看到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希望“取消对学费征收增值税的威胁”。历史确实有相似之处。

偶尔可以看到2025年世界的影子。中国正在扩大货币交易,以“拓宽其新兴的市场化金融体系”。随着寿命的延长,欧洲人将需要私人养老金,否则“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在下个世纪无法改革”。

在那一版中,甚至在“媒体未来”这一节中,互联网完全缺席。那年5月,FT.com上线。互联网最终摧毁了无数媒体,但英国《金融时报》现在有140万付费读者,大约是1995年我们日发行量的四倍。不知不觉中,我加入了新闻业中为数不多的持续发展的企业之一。我选择了正确的工作。诚然,这部分反映了我缺乏其他技能:我不可能为英格兰队开球。更重要的是,我仍然认同我所认为的英国《金融时报》的使命:报道经济、金融和政治权力。我们大多写的是重要的事情。

回想起第一天照看我的两个人,我不再认为他们是那些对生活妥协的被压榨的工薪奴隶。我认为他们整天辛勤工作是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作。其中一位仍在英国《金融时报》工作。另一位是杰出的罗德•奥拉姆(Rod Oram),他在新闻行业工作了40多年,去年3月在新西兰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3岁,当时他正在接受从北京到伯明翰的自行车训练。

如果我在1995年1月9日知道自己30年后还会在这里,我会感到震惊。其实,这段时间并没有那么糟糕。

想要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故事,请在X上关注FT Weekend Magazine,并在Instagram上关注FT Weekend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特朗普关税和美中紧张给“后李时代”的新加坡选举蒙上阴影

在寻求延续人民行动党主导地位的同时,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还不得不应对贸易战的冲击。

Lex专栏:德国企业展现逆流而上的乐观情绪

在地缘政治的助力下,德国经济及其最大型企业正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欧盟面临多方面贸易战

挑战包括在成员国之间就贸易协定及其与美国的谈判立场达成一致。

被卷入“去全球化”纷争之中的企业

日益加剧的保护主义和美中脱钩使复杂的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给从技术到汽车和航运等行业造成冲击。

Z世代正引领重返办公室的潮流

数据显示,年轻员工比婴儿潮一代更渴望面对面工作的联系和日常工作。

一周展望:特朗普关税的动荡会影响美国就业数据吗?

美国关税是否会对欧洲的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是否会使日本偏离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轨道?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