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事 - FT中文网
立即参加 赢取大奖
中国纪事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频道首页
美国
英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非洲
经济
经济
频道首页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经济评论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频道首页
股市
外汇
债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场数据
商业
商业
频道首页
金融
科技
汽车
地产
农林
能源
工业和采矿
航空和运输
医药
娱乐
零售和消费品
传媒和文化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频道首页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互联网
新能源与新交通
其他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教育
教育
频道首页
学前教育
中小学与国际学校
高等教育与海外留学
商业与职场教育
教育改革与创新
观点
观点
频道首页
Lex专栏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
管理
频道首页
FT商学院
职场
领导力
财富管理
人物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频道首页
乐尚街
美食与美酒
艺术及文化活动
品味
旅行
生活话题
艺术与娱乐
消费经
视频
视频
频道首页
政经
产经
金融
文化
FT看见
音频
音频
频道首页
麦可林学英语
BoomEar艺术播客
一波好书
音乐之生
i听粉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频道首页
双语阅读
FT英语速读
原声视频
FT英语电台
音乐之生
麦可林学英语
每日一词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频道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梁启超的美国(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城市之光的书架上,梁启超正看着我。竖领白衫系着领带,中分服帖的短发,镇定的眼神,与梁朝伟几分相似,流亡没有摧毁反而造就了他。
2014年10月15日
与巨龙共处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香港曾被称作“东方的柏林”。那时的香港,在一个借来的时空,被动地成为冷战的前线。但今天的香港,突然拥有了自身的独立意志。
2014年10月9日
旧金山的“龙夫人”(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她也作为统战对象回中国,却发现没人对海外华人命运真正有兴趣。他们不过是北京政权的装饰品,随着中国再度崛起,连这装饰性都不那么重要。
2014年9月24日
旧金山的“龙夫人”(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旧金山,她无人不晓,而对于一街之隔的唐人街,她则像是一个饱受争议、却当之无愧的Aunt,《纽约时报》干脆说她是本市最重要的“权力掮客”。
2014年9月17日
横滨往事(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梁启超比孙中山更富吸引力。在横滨,他与孙曾是达成短暂联盟、又互相谩骂的对手,沉浸于革命与改良之争,这也是中国现代党派的肇始。
2014年9月11日
横滨往事(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在一个傀儡式的清王朝皇帝治下成长,将日语当作另一种母语,然后加入反对这秩序的力量,最终他又来到日本,研究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者。
2014年9月3日
重估邓小平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必须分清,什么是他给时代带来的,什么是时代自身的力量。如果不能批评邓小平的弊端,则对他的赞美都不令人信服。
2014年8月21日
张岱、丘吉尔与香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和《主场新闻》的困境,正是香港的缩影——香港不断要试图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政治与知识的人格,但却只能依附于新的中国秩序。
2014年8月13日
万爷在巴黎(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说,中国的变化好比一场化学反应,有参与物也有生成物,我们是促成反应的温度、压力与催化剂,生成物没我们的位置,但我们有其作用。
2014年8月6日
万爷在巴黎(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若民主政治以选民为基础,流亡政治是欠缺的,它有同情者与支持者,却无选民与监督者。他们身在异乡,关心的是中国,陷入天然的分裂感。
2014年7月30日
匿名之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这次旅行,对流亡的浪漫憧憬消失了,甚至转变成隐隐的焦虑与恐惧。若流亡仅仅是流亡,没有变成“奥德赛式”的归来,我还会憧憬吗?
2014年7月23日
另一个亚洲故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亚洲诸国在长期经济增长后重获自信,他们也都有在新的版图中获得位置的渴望,而这在漫长的20世纪一直被压抑,而冲突就像是迟来的报复。
2014年6月12日
选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们该有30年没见了。接到X的电话时,Q一下就想了起1980年代中期朗诵会的那一幕。
2014年6月4日
沉默的记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历史学家米哈伊•格夫特说得对,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遗产,不是国家结构,也不是领袖崇拜,而是“潜入我们内心的斯大林主义”。
2014年5月28日
迟钝的巨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昔日强者的过度敏感,也总伴随着对弱者的极度迟钝。中国习惯于在强调自己受侵害的近代历史,却忘记了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强者地位。
2014年5月21日
从夹边沟到拉斯维加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被压制记忆的集体追忆,会产生巨大的历史能量,令受难者形成共同体,对抗极权。对斯大林时代的谴责,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苏联变革。
2014年5月7日
法拉盛的乌坎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唐人聚集的纽约法拉盛,我与庄烈宏重聚。他是当年乌坎的主要抗争者之一,但随着乌坎故事的变形,他出走美国,成了新的反叛者。
2014年4月24日
陈一咨的“interesting times”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曾经的体制内改革智囊陈一咨本月在洛杉矶离世,一天后就是胡耀邦的25周年忌日。这个偶然似乎印证了一代改革者与历史的彻底告别。
2014年4月18日
从北京到台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台湾的“太阳花一代”将很快意识到,面对中国崛起这股巨大的、令人忧虑的潮流,他们需要深刻的智慧与持续的牺牲,而不仅是即兴的快乐抗争。
2014年4月2日
极权的诱惑再版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犹记写作这本书时的情绪,除去愤怒、困惑,还有一种触碰禁忌的快感。那是二零零九年的冬日,我在剑桥游学。
2014年3月27日
镇定的“黑手”(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们都曾在某个历史关头挺身而出,但历史方向常与他们期望的相反。如今,他们身形苍老,却代表了被压制的记忆与努力,终有一天,这记忆会再度照耀曾漠视他们的中国社会。
2014年3月20日
镇定的“黑手”(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陈子明这一代人来说,国家命运往往比个体经验更具体,既上山下乡,又参与国家转型。他又是更极致的一位,以国家为己任,却代价巨大。
2014年3月13日
漫长的休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许家屯的命运与思考最终成了中共改革派的缩影。他们被迫从公共舞台消声。他们最大胆的想法仍很难突破“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框架。
2014年3月6日
流亡的里程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四通与联想的不同命运,常被视作中国复杂、失衡的政商关系例证。80年代末后,四通停滞衰落,沦为中关村历史遗迹,联想则成了今日模样。
2014年2月12日
|‹
上一页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