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英国大罢工引发口水战

首相卡梅伦称周三罢工为“一记哑炮”,工会则称其为197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罢工
2016年7月21日

治愈英国萧条的五剂良方

FT专栏作家布里坦:没有需求的增加,任何实实在在的复苏都是不可能之事。对于英国而言,要扩大这种需求,可以通过五项简单的措施来实现。
2011年11月30日

Lex专栏:英国经济调控应再大胆些

英国本已漫长的经济衰退有可能恶化为萧条。在这一背景下,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本应采取更为大胆的措施,例如减税,而不是专注于琐碎的修修补补。
2011年11月30日

维珍金融7.47亿英镑收购北岩银行

这是接受英国政府纾困的银行回归私有的首例
2011年11月18日

英国央行暗示将再续“量化宽松”

出台时间可能较分析师此前预期提前,且力度更大
2011年11月17日

欧盟:英国经济或二次探底

欧盟委员会预测2011年英国经济增长率为0.7%,2012年为0.6%
2011年11月11日

英国要发展更为公平的经济

英国首相卡梅伦:英国不但能够解决眼下的危机,还能在度过危机之后,实现更为强劲、在根本上更为公平的经济。为此,我们将在三个方面表现出彻底的决心。
2011年11月2日

默文•金:英国经济复苏脱轨

英国央行行长作出这一警告之际,正值在英国9月消费价格指数飙升至5.2%
2011年10月19日

英国不愿插手欧债危机

如果除言辞之外,英国首相还准备提供更多财务援助的话,那么他的苛责或许就会更容易让欧元区领导人接受。但卡梅伦并不急于拿出更多钱来。
2011年10月12日

消灭“不平等”不可能

FT专栏作家布里坦:如果我说,实质性的平等只会出现在坟墓中,有时甚至在那里也不平等,一些人脸上就会露出厌恶。
2011年10月12日

分析:英国QE2引发市场分歧

英国上周四宣布出台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但由于欧元区危机和全球增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美国仍未脱离危险,此次政策效果到底如何仍不明确
2011年10月11日

开动印钞机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我青睐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直升机撒钱”方案。是时候动用这种“核武器”了,不然结果可能会是“失去的十年”。
2011年10月8日

Lex专栏:QE2对英国没用

英国很可能在数周内推出新一轮的定量宽松,但英国央行购买更多债券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011年9月22日

Lex专栏:英国经济

目前,英国通胀预期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市场普遍认为,英国即将出台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央行也将出手购入国债。但英镑的基本面十分糟糕。
2011年9月16日

英国必须鼓励创业

FT专栏作家卢克•约翰逊:初创企业是大多数创新、就业和增长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具体立法,鼓励、并方便那些有理想的人去创业。
2011年9月8日

分析:英国专业仪器制造商瞄准中国

在英国工程集团思百吉2010年的营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3%。来自中国的营收每年增长15-20%,该公司CEO何锦丞认为,宏观经济形势是原因之一。
2011年8月30日

英财相:不因骚乱放弃削减警察预算

奥斯本警告,放弃赤字削减方案将使英国陷入债务危机
2011年8月12日

英国经济需要更多刺激

FT专栏作家布里坦:眼下英国的通胀率已达4%到5%,但短期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仍旧糟糕。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英国需要新一轮甚至更多轮的定量宽松计划。
2011年7月19日

英国制造业的最后堡垒

英国人迈克尔•奥利弗42岁才开始创业,但成绩斐然。他是欧洲最大油气业阀门制造商——奥丽文阀门的创始人。他认为,英国必须保护自己的制造业传统。
2011年7月13日

英国银行业改革计划可能落空

FT专栏作家约翰•凯:英国应要求零售银行将90%以上的资产配置在住房抵押贷款、政府债券或向非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上,并使保护存款成为零售银行的法定职责。
2011年9月20日

英国财政紧缩是冒险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应对危机后遗留下来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超低利率的最佳举措是先缩减赤字再加息,但这种观点可能将事情完全弄反了。
2011年5月5日

减税竞争应该叫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萨克斯:25万人走上伦敦街头抗议英国的预算削减计划,社会契约正受到威胁。降低企业税对化解这种威胁毫无帮助。
2011年4月6日

Lex专栏:英国预算案

英国新预算案的重点是经济增长。但是它弄错了因果关系——与其说是为了增长,不如说是依赖于增长。如果增长目标达不到,税收下降,政府的各种想法都可能成为空谈。
2011年3月24日

卡梅伦的“大社会”是空话

FT专栏作家约翰•凯:与布莱尔一样,卡梅伦试图阐述一个宏大的构想。但他的“大社会”也可能与布莱尔的第三条路一样,变成陈词滥调,在应得的嘲笑声中消失。
2011年3月15日
|‹上一页‹‹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