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英国央行谴责劳埃德银行“极不道德”

该行被裁定在金融危机期间操纵利率,以减少为纳税人纾困所付费用
2014年7月29日

法国银行家的“白日梦”

FT美国执行副主编西尔弗曼:法国巴黎银行遭到美方巨额罚款后,法国人不仅不反思,反而开始诟病纽约限制了金融家的随心所欲,并幻想改变美国监管规则。
2014年7月23日

中国基金业将放宽外资持股限制

在中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表示将放宽监管之后,国际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重新部署战略,思考如何进入规模达5720亿美元的中国基金市场。
2014年7月22日

利率市场化为外资银行带来机遇

安永主管合伙人蔡鉴昌: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十年市场份额仅增0.32%。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也许能为外资银行带来稳定的盈利引擎和弹性商业模式。
2014年7月16日

花旗与美国政府达成70亿美元和解

尽管罚金几乎抵消该行二季度全部利润,但投资者仍保持长期乐观态度
2014年7月15日

美国对涉嫌汇市操纵的初级交易员提供豁免

以便从他们口中收集对银行和高管的不利证据
2014年7月14日

国际清算银行的警钟敲错了吗?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国际清算银行正确指出了货币政策蕴含的诸多风险。但认为面对着由资产负债表杠杆过高引发的危机,最佳对策是撤回对需求的支持,乃至直接进入通缩,这种观点似乎太奇怪了。
2014年7月11日

葡萄牙银行问题引发全球股市下跌

葡萄牙圣灵银行被传存在数十亿欧元资金缺口,该消息引发了股市的一轮抛售
2014年7月11日

美国金融制裁可能损害美元地位

美国针对伊朗、古巴等的金融制裁政策,已经激起了跨国金融机构的不满,长期下去,可能引发抵制美元的情绪,从而削弱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2014年7月4日

清算所可能引发下一场金融危机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下一代系统风险隐藏在什么地方?不妨看一看清算所。把风险推给私人实体,与存款保险制度或由央行提供流动性后盾终究不是一回事。
2014年7月2日

银行违约保险价格跌至危机前水平

CDS价格跌至危机前水平,表明投资者相信金融业已变得更安全
2014年6月16日

中国影子银行不足为惧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国影子银行业可能会增加坏账,但这其实是中国式的利率自由化,事实上可能降低了中国银行业爆发危机的风险。
2014年6月18日

宏观审慎再度时兴

FT专栏作家邰蒂:对宏观审慎措施的重新重视最初发端于小国的央行,现在西方大国也赶上了这一潮流,正在将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管理联系起来。
2014年6月10日

瑞信就帮助美国客户逃税认罪

瑞信将支付约26亿美元罚金,成为20年来首家承认刑事指控的大型跨国银行
2014年5月27日

国家不应垄断货币创造权

英国经济事务研究所项目主任布思:如果废除“私币”,创造货币的收益将归政府,为公共支出提供资金。但是,这不是实现货币稳定之路。
2014年5月5日

货币供应权应收归国家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金融体系不稳定,在于政府允许它创造经济所需的货币,而后又被迫为其承担风险,这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漏洞。将货币供应与融资供应分离,可以填补这个窟窿。
2014年5月5日

投资者敦促德银补充资本金

担心这家德国最大银行的业务难以应对监管收紧和全球债市低迷
2014年4月24日

巴克莱计划退出大宗商品交易

近期这块业务营收急剧下滑,而监管机构却加大了关注度
2014年4月21日

欧盟通过重要银行业立法

以确保首先为银行纾困买单的是股东和债券持有者,而不是纳税人
2014年4月16日

市场人士对中国公司违约未雨绸缪

继超日太阳能债券违约后,投资人士开始为更多违约到来做准备。但对于这起违约应引起多大担忧、以及对中国金融业意味着什么,市场人士的态度却并不一致。
2014年4月11日

“监管机构内耗阻碍中国金融改革”

内部人士称,中国银监会和中国央行存在“地盘之争”
2014年4月10日

分析:央行与银监会分歧危及市场信心

据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央行去年6月人为制造“钱荒”,原因是对银监会未能遏制影子银行业活动感到失望。央行的本意是切断高风险产品的资金来源,但其做法却破坏了人们对整个体系的信心。
2014年4月10日

互联网金融监管:守旧不如改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中国央行出手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鼓励还是抑制金融创新,将考验监管者智慧。
2014年4月3日

第三方支付监管需拿数据说话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杨涛:风险与效率本就是支付领域中的“跷跷板”,达到平衡不易。只有拿数据说话,才不会使公众误读监管者出台的措施,也不再迷惑于个别风险案例。
2014年4月3日
|‹上一页‹‹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页›|